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当前,我国艺术品市场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是,繁荣景象的背后也伴随着大量造假现象的出现。而随着造假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以往的传统鉴定方法已经无法应对层出不穷的造假新手段。因此,寻找新的鉴定方法也成为了目前鉴定行业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那些由来已久的鉴定行业乱象,不仅挑战着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严肃性,也打击了公众参与艺术品收藏的积极性。近日,中国文物网采访了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副会长、国珍府文...
梁晓新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一提起宫廷艺术品,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带有皇家专享属性的宫廷艺术品,在市场上也更容易被买家所认可和接受,一直以来都是受人追捧的热门收藏品种。而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前首席代表、资深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顾问梁晓新在接受中国文物网专访时表示,宫廷艺术品收藏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轻易就可以参与其中的。 中国文物网:您是如何看...
梁晓新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白頔)梁晓新,出身于收藏世家,从小就接触古玩艺术品,后留学英国,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和苏富比艺术学院,攻读中国艺术史专业。毕业后曾任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首席代表。自1995年开始从事古代艺术品鉴赏与投资至今,为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与艺术品投资鉴定机构担任资深顾问,擅长古代官窑瓷器与佛教艺术品的鉴定,现为北京正观堂艺术品有限公司总裁。作为一位资深的艺术品经纪人,他对艺...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成交量逐年增大,艺术品投资正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尽管2012年和2013年艺术品市场有所回调,但未来几年投资艺术品仍然会是很多高净值人群的重要投资选择之一。艺术品的高附加值和艺术品投资的高额回报让初涉这一领域的人欲罢不能,但请记住,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在中国还未完全成熟,这一行业乱象丛生,陷阱重重,机遇与风险并存。艺术品投资是一个由浅入深...
著名文化学者、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 吕立新 不管近两年来艺术市场自身如何调整,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品成了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标的,“艺术品投资”也称了投资领域的关键词,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资金雄厚的资本大佬涉水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领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盘整似乎也阻挡不住他们进军艺术市场的步伐,艺术品投资到底魅力何在?是什么成就了这一行业备受关注的景象?支撑艺术市场发展的基础是什...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2013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依然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10月上旬,香港苏富比总成交额高达41.96亿港元,11月下旬,香港佳士得以38.2亿港元收槌。同在11月下旬,有着内地“风向标”之称的中国嘉德,2013秋拍取得了23.97亿元的佳绩,进入12月份,内地秋拍迎来了第二轮高潮,保利拍卖以28.7亿元收槌,匡时拍卖以19.9亿元收官。随着2013年秋拍接近尾声,中国艺术品...
由中国国际商会与中东国际展览集团共同主办的2013阿布扎比中国非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16日在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文化中国?中国艺术海湾地区交流与传播”,旨在向海湾地区的艺术爱好者、艺术藏家展示中国当代优秀的非遗文化艺术作品。在为期3天的展览展示期间,参观者可近距离观看和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陶瓷陶艺领域众多知名...
中国文物网讯 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引人关注,特别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人们更是给予了密切的关注,那么,在临近年底的时候,我们如何来看今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今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出现了哪些新的前沿动态,今年秋拍各个版块分别出现哪些亮点或者趋势?如何看待今年当代艺术中的过亿天价拍品?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文物网采访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先生。 中国文物网:今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出现了哪些...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引人关注,特别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人们更是给予了密切的关注,那么,在临近年底的时候,我们如何来看今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2013艺术市场行情如何?今年的艺术市场行情和去年相比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文物网采访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先生。 中国文物网:2013年秋拍已接近尾声,整体来看,今年的艺术市场行情是怎样的? 西沐:随着20...
博览会展出的回流文物"盂爵"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曹晓娟)近代以来,我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文物流失是中华民族的伤痛。近些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繁荣发展,文物出现了回流态势,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大进步,但是回流过程却是及其漫长的。通过"功甫贴"的回归案例,在文物与艺术品行业内,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过高的艺术品负税阻碍海外文物回流"的观点,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策上的转变,这是一个需要商...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曹晓娟)钟表是收藏大类,收藏落地大钟曾经是帝王才能享受的乐趣。中国最早的西洋钟表出现在明代万历年间,由利玛窦带入宫廷之中,并很快俘获明清数位皇帝的喜爱。清朝皇室对钟表的喜爱使得这种舶来品迅速"中化",梅兰竹菊、花鸟虫鱼成为装饰主题,清乾隆年间,更是将日月星辰通过发条变成斗转星移,可以让车马动起来、人物活起来,使钟表的收藏和制作达到一个小高潮。而今,落地钟的收藏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富裕的中国藏家正在购买西方艺术品,而他们的兴趣已不再局限于中国陶瓷和绘画等传统藏品。 拍卖行称,中国经济繁荣所造就的购买力更多地对准了非中国艺术品,比如印象派画作、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以及19世纪的欧洲家具。 苏富比称,2010年以来,在苏富比的拍卖活动中,竞拍非中国艺术品的中国内地买家的数量增长了54%,有530名中国内地买家竞拍成功,总计支出3.78亿美元。 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说,在...
2013年11月23日晚,香港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曾梵志《协和医院之三》三联画拍出了1.13亿港元的天价。而此前万达以1.72亿元拍得毕加索的《两个小孩》及苏富比携伦勃朗、罗丹等艺术品进京拍卖,显示中国实力雄厚藏家正将目光转向西方艺术品。 曾梵志只是个案 《协和医院之三》三联画是曾梵志继10月6日香港苏富比秋拍《最后的晚餐》以近1.81亿港元成交后的第...
毕加索 《坐着的男人》 毕加索 《两个小孩》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为了宣传推介西方艺术品,同时也期待能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拍卖巨头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慢慢渗入了中国艺术市场。2013年9月,佳士得在上海成功举行首场拍卖。11月底,苏富比北京艺术周举办了其在内地所做的首场大型拍卖。虽然11月下旬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
中国实力雄厚的藏家似乎正在掀起对西方艺术大师的追捧之风。9月份,毕加索的作品《坐着的男人》在佳士得上海首拍上拍出1153万元人民币;11月份,万达集团又斥资1.72亿元购入了毕加索的另外一幅作品《劳德与帕洛玛》(媒体所称《两个小孩》)。同时,有拍卖界人士在网上透露,某些主收中国古代书画的藏家开始卖掉黄宾虹,去买梵·高了……而这种追捧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怎样一种收藏心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